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发福不是中年男人的专属,所有上了一定年龄的男女都会发生肚子越来越大的问题,成了很多成年人的烦恼,大肚子问题大多发生在35岁以上的人群,不特殊干预的话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增大。如果腰围男性为90cm,女性为85cm以上,则诊断为腹部肥胖。一般来说,年龄小的时候,体脂分布在全身均匀,腹部肥胖的比率很低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胖肚子就越大。理由是什么呢?
那么腹部随着年龄不断增大的核心原因是什么?
从医学角度看,年龄增长导致的腹部肥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(一)、脾胃功能衰退
随着年龄增长,脾胃运化能力下降(《黄帝内经》称女子35岁、男子40岁后“阳明脉衰”),饮食精微无法有效转化,堆积形成痰湿脂肪,主要沉积于腰腹。
(二)、肾气亏虚
肾阳是代谢的原动力,肾气不足导致水液代谢障碍,引发腹部水肿和脂肪堆积。临床发现45岁后人群腹围年均增长超1厘米。
(三)、肝气郁结
长期压力导致肝失疏泄,影响胆汁分泌和脂肪分解,同时引发“压力性进食”,形成恶性循环。
(四)、三焦水道失调
上中下三焦水液运化失衡,尤其下焦功能减弱时,水湿易停聚小腹,造成“游泳圈”体征。
(五)、脂肪细胞老化
我们身体的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。但是脂肪细胞不仅仅是储存脂肪的储藏所。该脂肪细胞在必要时将储存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,作为能源供应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脂肪分解功能下降。实际上,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(Karolinska Institute)的研究小组通过临床试验而不是动物实验确认了这一点。
研究人员采集了30-35岁健康女性的脂肪细胞,13年后再次采集她们的脂肪细胞,比较她们分解脂肪的能力。结果显示,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。将能量储存为脂肪的能力没有太大变化,但将积累的脂肪重新作为能源使用的功能却下降了。因此,即使吃同样的饭,年龄越大,脂肪积累的可能性越大。而且,这个脂肪细胞分布最多的身体部位就是腹部。
成人如果持续过量摄取碳水化合物,腹部脂肪细胞内部会积累中性脂肪,细胞本身的大小就会增大。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,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。
(六)、生长激素减少
生长激素由位于大脑深处的脑下垂体分泌,20岁以后每10年分泌14.4%,60岁以后减少到20岁的一半左右。生长激素在青少年时期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。但是在成长结束的成人身上,不仅能维持肌肉量,还起到分解脂肪、全身均匀传递的作用。30岁以后,生长激素的分泌开始急剧减少,脂肪无法均匀地伸展到四肢末端,导致腹部的肉集中。腹部中特别是内脏周围积聚,成为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各种成人病的原因。
(七)、性激素减少
随着年龄的增长,性激素减少也会成为腹部赘肉的罪魁祸首。女性在绝经后,由于抑制内脏脂肪积累的雌激素减少,腹部会发胖。绝经期体脂分布也会发生变化。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,脂肪细胞的分布会从臀部或大腿移动到腹部,因此大腿会变细,腹部赘肉会增加。
另一方面,与女性相比,男性性激素分泌的减少略慢。睾酮的分泌量一般在20多岁达到最高值后,从30多岁开始逐渐减少1%。如果体内男性荷尔蒙减少,维持肌肉的作用就会减缓,整体肌肉量会减少,而体脂肪量会增加。积累的体脂再次降低男性荷尔蒙水平,这又会导致腹部肥胖恶化,形成恶性循环。众所周知,深蹲、跑步等刺激大肌肉的肌肉运动可以促进睾酮分泌。
以下为康泰职业培训学校为你整理的科学改善大肚子的方案:
(一)调整身体激素
建议通过适当的空腹感、适当的运动、不过度的压力来增加身体的生长激素。通过深蹲、跑步等运动刺激大
肌肉刺激睾酮分泌,提高身体性激素。
(二)饮食调理
少吃碳水:在日常饮食中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
早餐必吃:7-9点(胃经当令)食用温热小米粥或山药粥
黄金茶饮:黄芪30g+陈皮10g煮水代茶,健脾祛湿
避食清单:下午3点后不食水果,晚餐戒冷饮甜食
(三)经络激活
带脉疏通:双手握拳,沿腰侧向肚脐方向敲打带脉,每日300次
穴位刺激:
天枢穴(肚脐旁3指):艾灸15分钟/日
丰隆穴(外踝尖上8指):拇指按压3分钟/日
(四)生活方式
运动时机:下午3-5点(膀胱经旺)快走40分钟,适量的快跑刺激大腿肌肉促进睾酮分泌。
睡眠纪律:晚上9-11点(三焦经休养)前卧床准备入睡
腹部按摩:晨起顺时针揉腹100圈+推腹30次
关键误区澄清
出汗≠祛湿
桑拿过度反伤津液,真正祛湿需健脾(如茯苓薏米粥)
节食加重肥胖
饥饿损伤脾阳,导致代谢进一步下降
局部减脂不现实
腰腹肥胖需整体调理脾肾功能
日常自测与维护
预警信号:晨起舌苔厚腻、大便粘滞、腹部松软如棉
四季养护:
春食荠菜疏肝,夏灸足三里祛湿
秋按太渊润肺,冬酉时(17-19点)泡脚温肾
核心提示:中年腹胖本质是脏腑功能衰退的外在表现。通过健脾温肾、疏通带脉、把握辰时(7-9点)进食与申时(15-17点)运动三大关键点,配合规律作息,完全可能实现腰围的自然回缩。中医调理贵在持续,坚持三个月以上可见显著改善。